其他
基础设施可为疫后复苏提供支撑
基础设施可为疫后复苏提供支撑
然而,在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基础设施仍很匮乏。目前,全球约有10亿人居住在距离全天候道路一英里以外的地方,7.6亿人家中尚未通电,4.5亿人居住在宽带信号覆盖范围之外。即便此类服务在一些地方可以获得,它们通常也不稳定且不可负担。不可靠基础设施造成的服务中断每年可令个人和企业遭受数千亿美元经济损失,世界最贫困、最脆弱国家拥有最昂贵的宽带、电力以及交通运输服务。
即便在新冠疫情爆发之前,基础设施投资水平也远低于实现全球发展目标所需的水平。疫情爆发以来,这方面的支出进一步被压缩。尽管很多发达国家实行了支持经济复苏的一揽子刺激措施(其中往往包含基础设施建设内容),但世界最贫困国家缺乏实行此类措施所需的财政空间。上一届(2021年)七国集团峰会重点讨论了基础设施议题,参会领导人呼吁努力加大对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国家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支持力度。
为最大化基础设施对全球经济复苏的贡献并为绿色、韧性和包容性发展提供支撑,必须要追加对有成效项目的投资。为此,需优先采取以下四项必要行动:
首先,要实现全球气候目标,就要为绿色基础设施建设掀起空前的投资浪潮。能源和交通运输系统合计占全球二氧化碳排放总量的三分之二左右,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国家将占今后数年中预测新增排放的绝大部分。对可再生电力、能效、电动汽车充电设施、气候智慧型城市交通系统以及新兴绿色氢能供应链等领域的投资属既经济又有效的选项,可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的同时创造就业岗位。在新增对绿色基础设施投资的同时,将需要筹集额外资金来支持加快燃煤电厂的“退役”进程。
其次,必须设计出能够增强经济和社会领域抵御极端天气事件和其它外部冲击的能力的新项目。
天气变化已然对现有基础设施造成了严重破坏。例如,今年1月,热带风暴“安娜”夺走了马拉维区区发电装机容量的一半左右;今年2月,汤加海底火山喷发及其引发的海啸切断了该国的海底互联网电缆。
此类直接的基础设施破坏每年对全球造成的经济损失已达180亿美元。增强基础设施韧性仅需把现有投资需求提高区区几个百分点,但其产生的预期收益将四倍于投资成本。
从汤加的经历看,数字基础设施对增强全社会面对危机时的韧性起着关键作用。此次疫情期间,随着越来越多活动转为在线开展,全球互联网用户数量跃升了8亿, 新兴经济体的网络数据流量增加了25%-50%。支持服务在线提供和远程办公的数字应用程序使得企业和政府能够在疫情期间持续运转。
第三项必要行动是对能够促进社会包容和应对不平等方方面面致因的可持续基础设施进行投资。尽管疫情期间的互联网接入水平飙升,但截至2021年底,全球仍有29亿人不能上网,其中包括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国家50%以上的人口以及最不发达国际81%的人口。此外,世界部分国家或地区的城乡差距和男女差距依然显著。
这一数字鸿沟已导致发展成果共享方面的严重不平等。联合国儿童基金会新闻稿称,相关技术获取渠道缺失阻碍了全球至少4.63亿学童(占全球总数31%)在疫情期间参加数字和广播类远程学习,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仅有6%的学童受益于互联网远程学习计划。
第四,实体性基础设施对发展的总体影响取决于各国或各区域间如何协调投资及如何用支持性政策措施对投资予以补充。就非洲地区而言,区域性公路走廊对地区内贸易至关重要。举例说,对拉各斯-阿比让走廊进行升级改造可给西非海岸沿线国家带去显著经济效益。然而,如今使用该走廊的卡车司机可能需在边境口岸花160个小时办理通关手续。如果通关手续也能得到简化,则该条走廊升级改造产生的效益就有可能翻番。
不同类型基础设施可提升其它行业的效益。在非洲农村的脆弱地区,农村公路投资促进了劳动者从生计型农业向制造业和服务业工资更高岗位的转移。如果农村社区也能通电,则这些公路所产生的经济影响就有可能增大数倍。
基础设施对疫后复苏的贡献巨大,对长期绿色、韧性和包容性发展也是如此,特别是对迫切需要投资的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国家的发展。满足投资需要将是一大挑战,但该挑战可以转变为惠及人人的机遇。
作者:Riccardo Puliti, 世界银行主管基础设施副行长